體外沖擊波治療儀
沖擊波的由來和發展
沖擊波在臨床醫學領域最早應用于體外沖擊波碎石,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德國工程師和醫學專家合作,成功研制了第一臺沖擊波碎石機,用于腎輸尿管結石的碎石術,后相繼研制了不同型號的碎石機,用于膽道和膽囊結石的碎石術。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紀90年代,繼沖擊波碎石術成功用于泌尿系和肝膽系結石后,人們又將高能沖擊波技術引入骨科領域,首先用于治療骨折愈合延遲和骨不連,臨床試驗實現了骨愈合。這一成功范例又引出一個全新的概念――ESWT,即體外沖擊波療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由于ESWT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一開始便引起了歐洲骨科界注目。德國的骨科醫生用來治療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假關節;美國的骨科醫生用于治療慢性跟痛綜合癥(足底筋膜炎),單次ESWT成功率達76%,重復成功率81%。
2000年10月美國FDA也通過了沖擊波治療機治療跟痛綜合癥的認證。目前,西歐各國已用于10種骨科疾病的ESWT應用,已成為治療特定運動系統疾病的新療法。21世紀初,西歐各國ESWT的應用不斷擴大,已試驗用于骨缺血性壞死,特別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成功應用,取得巨大的成功,這項技術風靡歐美等國。在我國沖擊波碎石機的研制于1983年初正式起步。體外沖擊波碎石技術開始被的運用到骨科及康復理療領域,經過臨床研究,沖擊波療法日益完善,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沖擊波作為一種介于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之間的新型治療方式,風靡全球。
氣壓彈道式沖擊波治療儀的工作原理:
啟動彈道式體外治療儀是壓縮機產生的氣動脈沖聲波轉化成精準的彈道式沖擊波,通過物理介質傳導(如空氣,液體等)作用于人體,產生生物學效應,是能量的突然釋放而產生的高能量壓力波,具有壓力瞬間增高和高速傳導特性。
氣壓彈道式沖擊波治療儀的治療原理:
利用壓縮氣體產生能量,驅動手柄內的子彈體,使子彈體以脈沖方式沖擊治療部位。沖擊波經過皮膚,脂肪,肌肉等軟組織后作用于損傷區,由于所接觸的介質不同,在不同組織的交界處可以產生不同的機械應力作用,表現為對細胞產生拉應力,壓應力和剪切應力,在含有氣泡的組織中還會產生空化效應。骨組織在交變應力作用下出現顯微裂紋,而這是誘導骨重建的主要原因,而拉應力和空化效應可以松解黏連的組織,促進血液循環,修復組織,達到治療的目的。
沖擊波的作用機制:
可以更有效的治療肌肉骨骼系統的慢性疾病,沖擊波療法有著特殊的生理效應,在解決肌肉骨關節問題方面有顯著的效果,尤其在解決肌肉,肌腱,韌帶,關節等慢性疼痛,痙攣/緊張,鈣化,活動度受限,動力鏈失調,不良姿勢等問題方面快速且療效持久,并且可以有效地幫助皮膚傷口復原,受到了眾多醫生和患者的重視及認可。
沖擊波對組織的醫學效果:
1. 快速且持久的鎮痛效果,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
加強P物質擴散
-
減少肌肉緊張
-
抑制痙攣和疼痛纖維
2. 啟動和促進肌腱的愈合過程(產生膠原蛋白和糖胺聚糖/GAG/)
-
臨床研究中,利用沖擊波治療慢性肌腱疾病的效果顯著,為ISMST(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edical Shockwave Treatment)首肯的適應癥。
3. 促進局部代謝,血管新生,骨生成和骨重建
-
臨床實驗證明,沖擊波治療后,治療組織內vWF,血小板內皮細胞粘附分子,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的水平顯著增加。
4. 沖擊波的拉應力促進鈣化沉積的再吸收
-
沖擊波通過機械傳導作用于鈣化組織,對于鈣化點的治療有明顯的臨床效果。
沖擊波產品的適用范圍:
軟組織疼痛類疾病,骨科類疾病,其他疾病,可適用康復科,疼痛科,運動醫學科,骨傷科等科室
1.軟組織疼痛類疾病:肩周炎,跟腱炎,頸椎病,足底筋膜炎,下腰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
2.骨科類疾病:骨不連,假關節,早中期的股骨頭壞死等
3.其他類疾病:肌痙攣,燒傷整形,心血管疾病,傷口愈合等
禁忌癥:
抗凝血障礙的患者(或使用了抗凝血劑的患者),腫瘤患者,糖尿病患者,血栓癥患者或有血栓傾向的患者,治療區急性化膿的患者,胸(肺組織)腹部周圍,孕婦,兒童,骨質疏松,使用了可的松等消炎物質的患者。
沖擊波治療的特點:
-
非侵入式,無創,免除外科手術;
-
療效確切,治愈率達80%-90%;
-
快速緩解疼痛,2-3次治療后疼痛即可得到緩解;
-
安全便捷:無需麻醉,無需藥品,無創操作;
-
不傷及正常組織,只針對病處,尤其是壞死細胞起作用;
-
治療時間短;
-
適應癥廣泛:除了禁忌癥以外,骨科以及軟組織病癥大部分適用;
誠招各區合作伙伴:
聯系方式:0755-84863383